今年以来,新冠疫情的冲击,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随着疫情的逐步稳定,经济生产生活重新恢复,私募股权投资也逐步回温,募资、投资市场双双触底反弹。
在此情况下,对于股权投资机构而言,该如何抓住“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下的机会?同时与企业整合优势实现协同共赢?近日,成都华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泽资本”)执行董事郑科接受记者采访,对相关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把握股权投资“逻辑”
2020年,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股权投资的内生“逻辑”亦有所不同。
结合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郑科认为,目前投资领域布局方面,可重点关注以5G基站建设、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
其中,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已成各省市2020年投资项目主流。根据已批复的建设规划,到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里程将达到8500公里,意味着“十三五”期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进入高峰期。
同时,消费拉动“内循环”方面,可关注互联网经济相关领域。“互联网行业发展太快,但不管平台怎么变,都需要实体经济进行支撑,包括具体的产品及供应链体系等。”郑科表示,通过深耕产业链深度发展,可以绑定互联网经济与契合内需的快车。
据郑科介绍,在此前完成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后,今年,华泽资本计划发布两只基金,投向上述领域。“两只基金都将面向机构投资者,不会对个人投资者开放。”
相较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周期往往偏长、风险意识较高且理念相对成熟,与短期回报相比,更多的是追求长期稳健的复利回报。郑科认为,今后股权基金面向机构投资会成为一个趋势。“除账面盈利外,机构投资者还可以进行产业协同方面的布局。”
个人投资者方面,则可以通过专业的财富管理公司作为“纽带”,配置私募股权产品,进行资产匹配。
成都市场仍需积淀
随着国内私募基金规模增发式增长,近年来,四川私募基金业亦实现了持续发展。
由四川省股权与创业投资协会发布的《2020四川省股权与创业投资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9年,四川省股权投资市场募资670.8亿元,同比上升142.8%;基金数59支,同比上升7.3%。四川省投资活跃度在中西部地区排名第一。
不过,郑科认为,单就私募股权基金来说,成都和沿海地区还是有较大差距。除机构投资者对私募股权投资兴趣相对欠缺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头部基金没有发展起来,无法扶持重点企业或者说成长性的企业发展;相对的,成长性企业没有发展起来的话,也吸引不了优质的基金。“二者相辅相成,需要同步进行发展。”
总体来看,郑科认为,目前成都已经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包括独角兽岛、双城经济等,目前已经在做了,但还是需要时间积淀。等待本土发展起来的独角兽企业,逐渐成长为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进行产业和上下游的带动。
产业协同赋能企业
另一方面,“双循环”格局下,股权投资该如何为产业企业赋能?对此,郑科认为,在募、投、管、退四个环节中,投后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从股权投资的趋势来看,目前正在逐步转为在生态圈里孵化、培育、整合项目来进行投资的模式。在该模式下,具有产业资源的基金管理人能够更好的完成产业闭环。
而通过产业协同,可以更好的在投后管理环节对被投企业进行赋能。郑科指出,一是可以借鉴相关企业失败的经验,可以在不干涉经营的情况下给一些建议;二是围绕上下游产业投资,可以在业务、订单、人员,甚至政商渠道方面给予发展期企业帮助;三是资金方面的支持;四是人才方面的支持,由于母公司人才梯队是比较健全的,可以对被投企业进行一些匹配,降低其时间成本。
“围绕上下游来投资,被投企业之间也会有产业方面协同,比如医疗、器械、体检、养老等,相互间有业务来往,能够整合优势实现协同共赢。”郑科表示。
此外,对于投资者,在“双循环”格局下该如何布局以享发展红利?郑科建议,首先是做好综合性资产配置,在低风险与高风险资产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其次是行业方面,聚焦于面向未来的行业,比如新基建、互联网经济(偏向于底层架构公司)、医疗大健康、新型农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