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支来自四川大学商学院的学生团队走进多家专精特新企业,以“金融机构与专精特新企业相互作用机制对系统性风险的缓释作用”为核心课题开展深度调研。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专精特新企业作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凭借技术密集、创新驱动的优势,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然而,这类企业普遍面临轻资产、高研发投入导致的融资难题,传统的信贷模式难以适配其发展需求。与此同时,金融产品多样化在拓宽融资渠道的同时,也衍生出风险传导路径复杂化、监管难度提升等挑战。如何实现“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与“风险防控未雨绸缪”的双重目标?在此背景下,来自四川大学商学院的魏诗扬、马素翔等学生团队,在程贤副研究员的指导下进行实地走访、学术研讨与数据分析,试图破解金融创新与风险防控的“两难命题”,为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也为筑牢系统性风险防线提供新思路。
为摸清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互动现状,团队先后走访四川中宇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百源机械有限公司、优佰特厨房设备股份公司等多家企业。在访谈中,企业代表们直言痛点:“研发周期长、融资成本居高不下”“部分创新金融产品门槛过高,难以触达中小规模企业”。团队成员结合所学知识与代表们展开讨论,并采集企业相关数据,为模型构建提供实践支撑。
基于调研,团队提出“动态适配、双向赋能”的机制优化路径:一方面,金融机构需构建“全周期、多层次”的产品体系;另一方面,企业需强化风险内控能力,实现“创新有活力、风险有底线”的良性循环。
“团队的调研既务实又有前瞻性”,四川中宇重工有限公司代表在访谈中表示:多地金融监管部门亦对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为平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与防范系统性风险提供了可落地的理论框架”。
助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未来,团队计划联合高校研究中心、金融机构及企业,推动“学术研究-政策设计-产业实践”的闭环落地。“让金融创新真正成为专精特新企业攀登‘技术珠峰’的氧气瓶,而非诱发风险的‘灰犀牛’”,团队负责人如是说。这一探索不仅呼应了国家战略需求,更彰显了高校学子以学术报国的责任担当。